他们可能在数学题前皱紧眉头,却在体育课上突然爆发;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,既渴望突破又恐惧失败。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,就像被塞进不合身的校服,明明想要自由奔跑,却不得不被束缚在固定的框架里。每个"我做不到"的瞬间,都是内心在与现实激烈碰撞的痕迹。
成年人常误以为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,却忽略了这些话语背后潜藏的焦虑信号。当作业本上的红叉像荆棘般刺痛眼睛,当模拟考成绩在家长群里被反复提及,那些未说出口的恐惧早已在胸腔里翻涌。他们渴望被认可,却害怕失败后的否定;想要证明自己,又担心努力后的结果不如预期。

这种焦虑如同隐形的绳索,悄然缠绕着每个少年的思维。有时是面对重点班选拔时的迷茫,有时是与同龄人比较产生的压力,甚至可能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。当他们说"我做不到"时,或许只是希望有人能听懂内心那个被淹没的声音。
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学会在这些话语中倾听。与其简单地催促"再试试",不如先问问"你遇到了什么困难"。每个少年都像未完成的雕塑,需要理解他们承受的重量,给予适当的空间。当焦虑的阴霾散去,那些"我做不到"的叹息终将化作成长的阶梯。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