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天凌晨两点,我诊室的灯还亮着。十七岁的小雨揪着校服下摆跟我说,这是她第三次偷偷来心理咨询室,前两次都被班主任当成逃课啦!这让我想起上周那个在洗手间拿圆珠笔划手臂的高二男生,还有上周三躲在储物柜里打哆嗦的初中生。他们眼睛里都有个东西,就像被雨水泡发的云朵,沉甸甸地压在眼眶上,老难受了。
有人说抑郁像天气预报,可青少年的抑郁更像情绪过山车。他们可能上着数学课突然就听不清老师说啥了,在朋友圈疯狂点赞却不敢发自己的动态,“我没事”都成他们最熟练的台词了。这些事儿拼凑起来就像一场沉默的风暴,而风暴中心的人还以为自己是宇宙里最孤独的星球呢,太惨啦!
我经常问来访者:“为啥非要当太阳呀?”上周有个女孩盯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,说同学们都像候鸟忙着迁徙,她呢,连翅膀都收在壳里。我们一直聊到凌晨,她突然说:“原来当蜗牛不是缺点,只是得学会在壳里开灯。”这话真给我整感动了。
青少年抑郁的原因就像拼图游戏,碎片散落在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各个角落。爸妈总把“别惹事”挂嘴边,说不定就把孩子的情绪出口给切断了;老师说孩子“青春期矫情”,可能里面藏着求救信号呢;社交平台上永远灿烂的九宫格,就像个无形的透明牢笼。这些看不见的线编成网,把本该自由生长的灵魂给困住了。
我见过好多“伪装大师”,能精准背出《滕王阁序》,却不知道自己心跳啥样;能熟练算抛物线,却算不清自己情绪的抛物线。有个男孩在游戏里用“沉默骑士”的ID征战,现实中连“我害怕”三个字都说不出来,就像含着滚烫的铁球。他们需要的不是被治好,而是被看见,看见成绩背后的孤独,看见沉默里的呐喊。
在治疗室的沙盘上,来访者经常摆出孤零零的城堡立在荒原,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荆棘。可当我们把第一朵塑料小花插进荆棘丛,变化就开始了。上周那个总说“活着没意思”的男孩,昨天给我发消息,说在校园里发现新品种野花了。原来生命的裂缝里,真能长出光啊!
我当心理医生,就像在迷雾里举着萤火虫灯的人,有时候只能照亮半步。但那些被光点牵引着走出迷雾的孩子,会变成新的光源。上周三,以前的来访者小林给我发照片,她站在心理咨询室门口,举着“心理委员”的聘书,那笑容里全是破茧的勇气。
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这样的萤火虫。等青少年抑郁不再被说成“青春期作妖”,等心理咨询室不再是大家避讳的地方,等每个孩子都能大大方方说“我需要帮助”,那些在黑暗里独自前行的灵魂,肯定能找到自己的星光!
最新评论